返回第五十二章 天地人和一壶茶  走过青春岁月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更新时间:20-05-22

傍晚时分,城西铁狮子桥街,会贤茶楼。

许三笑主动邀请严朝辉,于情于理都自不能让客人等候,故此早来一步。坐在楼上顺着窗户往外。只见街景繁盛,百业兴旺。原来此地乃是古城旧日中心所在,比之新的城市中心,这里的高楼虽然少些,人口却最是稠密。作为往昔八百年城市中心之地,许多老号商户汇聚于此。个中繁华绝非一朝一夕可替代。

会贤茶楼的招牌至今已有百年,但这座楼却是八十年代中期在原址上重新建起的,招牌自然也是那时候重新挂起的。茶楼建筑古风长存,经营理念也是复旧如旧,光伶牙俐齿的茶博士便有十几位,个个在四十岁以上,都是蓉城的活地图。端茶递水,擦桌子上点心都极有讲究。

许三笑在眼里,便在想这个地方虽然是齐蓉蓉订的,但一定是顺着那位严老师的心思订的,来这位严老师平素是个喜欢古风老学的人。此人登台讲课风格大胆不拘一格,言语犀利深刻,内涵包罗万象,绝称不上严谨,但却非常精彩。一个人有大学问不尽在于过多少书,而在于能运用多少书。半本论语可治万里天下,一本三国能得锦绣江山,大学问都是知行合一学而应用中产生的。严朝辉的学问是应用之学,而非照本宣科。这样的人通达世情,对人生中的酒色财气各种诱惑都有独到见解,想要得到他的青睐绝非易事。

许三笑正思量要如何与这位严老师攀交请教,耳边忽响起茶博士一声高呼:客官慢转身嘞,茶来啦

蓉城从古便有茶楼文化,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茶博士,其实就是掺茶跑堂的。他们生活在茶馆,接触社会各阶层,见闻广博,知识面广。城市里的道路交通、新闻轶事他们都晓得,因此被茶客呼为茶博士。这个称呼最早见于唐代《封氏闻见录》:“茶罢,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。”

只见茶博士接连表演苏秦背剑,童子拜观音等献茶绝技,端的是独门绝技,叹为观止,令人想起了卖油翁的故事。山南省的茶倌掺茶技艺高超,还有许多绝活,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,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的风车斗转,先把壶嘴靠拢茶碗,然后猛地向上抽抬,一股滚水向直泻而下的水柱冲到茶碗里,再然后他伸手过来小拇指一翻就把客人面前的茶碗盖起了,那手法硬是叫绝。

天宽地宽无为大宽,茶道商道人和正道。这座茶楼果然不俗!

许三笑过去还真没见识过,的正投入时,严朝辉到了。他竟知道许三笑是何许人,一见面连寒暄都省略,爽朗的大笑,“我是该叫你许村长呢还是许总?”

“现在随便您喜欢怎么叫,不过三道茶之后我希望能得您叫一声三笑。”许三笑起身相让,道:“来得早不如来得巧,严先生是踩着点儿来的,这边茶刚泡好,您就到了。”

严朝辉道:“会贤楼里的规矩,一天只烧六道汤,早、上、中、下、晚、夜,六时不误,茶不等人,过时不候,我常来常往所以熟悉这里的规矩。”又道:“你还没吃饭呢吧?我在来路上点了些小吃,就就口,凑合吃一点吧。”

齐蓉蓉说七点见面,正是晚饭的时间,许三笑只道会贤楼是一家饭馆子,来了以后才知道是茶楼。正琢磨着饿肚子喝茶的滋味不好受呢,却没想到这位严先生已早有安排。笑道:“来这儿的规矩是够特殊的,还允许客人自带吃食,如果不是识途老马,哪里会想到。”

严朝辉呵呵笑道:“不但允许自带吃食,还允许下棋打牌呢,吃食还要等一会儿才能送来,不如先手谈一局,一边下棋一边品茶论道。”

许三笑虽然靠做棋盘起家,却并不会下围棋,他更喜欢象棋。严朝辉说,围棋和象棋都是华夏文明的精粹,围棋精密复杂是文人谋主的玩意,从古至今都兴旺于庙堂官方,象棋讲究远攻近守大开大合,风格通俗更对武人脾胃,故更常见于江湖,小许村长喜欢下象棋,倒是更有江湖风范。

严朝辉吩咐茶馆活计取来象棋,竟是一副玛瑙棋子,红木做的棋盘,棋子和棋盘上金边铁线刻画的极漂亮。许三笑出于礼貌选了红子,道:“红线黑后输了不臭,先手者领先半步棋,占据一点先天优势,我就不跟您客气了。”

严朝辉谦让道:“这可未必,黑子虽是后手,却可以根据红子的出招采取相应对策,有后发制人的优势,相比较围棋,象棋的先后手并没那么重要。”

许三笑想起从前行走江湖时,偶尔在车站码头摆残局,与人赌彩头赚钱的经历。残局有定式,全子棋则变化多端,许三笑在这两方面都可谓经验丰富功力深湛。

兵卒列阵,炮已架好,车马押后阵。楚河汉界,士象以待,将帅坐中宫。一交手,彼此都发现对方棋力极深。许三笑是江湖草莽的野路子,剑走偏锋招法精奇,严朝辉却是当下职业棋坛流行的平宫马布局,扎紧阵脚稳中有进攻防具有法度。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,一时杀的难解难分。

严朝辉端起茶碗问道:“可见入门时的对子?”

“天宽地宽无为大宽,茶道商道人和正道。”

严朝辉点点头,道:“茶盖谓天,茶船谓地,茶杯喻人,茶水冲上,盖子一盖,意思就是天地人和,你以为如何?”

许三笑想了想,道:“茶道便是做人之道,天地人和的精华在一个和字,温度,火候,味道,都需要恰到好处才能和顺畅快,官场要与人为和,商场需和气生财,和是正道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